和谐陕西网讯(特约记者 吴鹏飞)现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但是大家的一些优良的传统却丢失了。中国人崇尚孝道,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但是在当今社会,以孝为首,行孝为仁者寥寥无几。然而在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东渡村有这么一个人,他自掏腰包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金并一直发放到老人终老为止。他就是该村村民成建礼,乡亲们亲切的称他为全村老人的大孝子,因为他不仅孝顺自己的双亲,而是把孝亲升华成为一种大孝,回报养育他一方水土的乡亲。
2010年8月15日中秋节这天,潼关县太要镇东渡村59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领到了200元生活补助金,村里的3名残疾人还拿到2万元救助金,从此以后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每人每月都能领到200元生活补助金。当天拿到补助金的老人和3名残疾人激动不已,他们连声称赞成建礼是福星,是他们的大孝子。
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东渡村是地处陕豫交界的一个小村庄,全村有100多户,近800人主要依靠种地为生,村民收入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村里的老人则只能呆在家里靠着几亩薄田生活度日。村里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让土生土长在村里的成建礼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觉得自己应该而且有能力帮助这些乡邻。然而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大爱行大孝的品行;二是要有足够强的经济实力。事实上这两方面成建礼都具备,东渡村的村民都知道成建礼是个大孝子,他对父母的关怀无微不至。但成建礼却说这都是母亲教育的好,母亲的教育不在于言传而在于身教,成母在世时乐善好施,经常接济乡邻,慈母善举一直伴随并影响着成建礼生长,从而树立了他大爱行大孝的品行。经济方面:经过多年的打拼,目前他已是西安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旗下有多个子公司。
在成母过世时,儿女发现他们平时给母亲的零花钱老人竟积攒了十万元,于是他们商议将这些钱以母亲的名义和名字设立为奉贤慈善基金,用于资助贫困人及公益事业。2010年4月,成建礼又向奉贤慈善基金捐助了1000万资金,每年基金盈利的100万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他还表示:2013年再拿出1000万投入慈善基金,回报家乡。
90岁高龄的郭凤珍老人,儿子65岁患有脑梗,长年需要药物维持治疗,儿媳61岁,她们一家有三口人都可以领到200元的生活补助,这样算下来光领成建礼给的生活补助一年就7200元,对于一个家有病人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这样一笔钱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当记者向郭凤珍老人提起成建礼时,虽然她不善言词,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年,成建礼每年都拿出30万鼓励资助考上大学的潼关学生,资助进程就读的农村贫困生。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到村子看望贫困、残疾、有病的老人,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为了方便全村留守老人生活,他先后投资400多万元为村上修路、打井、电力线路改造、修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办了10多件好事、善事。最近,他筹划出资,准备在村子搞一村一品,帮助老人们发挥余热,使他们老有所为,真正让他们富裕起来。
成建礼孝亲敬老的大爱精神感人至深,2010年他被评为潼关县首届“十大孝子”。然而对于社会对他的褒奖,他总是淡淡的说:“我的根在东太渡村,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是,这里有养育他的父老乡亲,我对她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有意愿也有能力来帮助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