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的康海墓园人头攒动
武功县县长林梅代表中共武功县委、县政府致辞
中共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湛蓝陪同张勃兴参观
咸阳市副市长孙亚政、陕西省散曲学会会长徐耿华陪同郑欣淼参观
和谐陕西网讯 9月18日上午,“康海墓园散曲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武功县康海墓园隆重举行。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张勃兴,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咸阳市副市长孙亚政,中共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武功县县长林梅等领导参加了瞻拜活动。
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张勃兴敬献花篮
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瞻拜康海
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岳亮敬献花篮
中共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敬献花篮
瞻拜授牌仪式上,林梅代表中共武功县委、县政府致辞;张勃兴、郑欣淼、岳亮、田一泓等向康海墓园敬献了花篮;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散曲工委副主任贾学义宣读了授予武功康海墓园“散曲文化教育基地”的决定;张勃兴和郑欣淼为康海墓园揭牌,并作了讲话;仪式结束后,相关人员一行参观了苏武纪念馆、姜嫄水乡、教稼台。
张勃兴与郑欣淼揭牌
康海简介
康海位列明朝“前七子”之首,是陕西历史上十一个状元之一,是陕西人的优秀代表,也是武功人的骄傲。康海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才华横溢,自创秦腔散曲“康王腔”,他的诗词和散曲被世人所传颂,康海文化现已成为武功对外推介的一张靓丽名片。
康海的家乡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的群众
关于康海
康海(1475--1541)明代状元、文学家。西安府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康海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首。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明、清时皆推第一。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康王腔”,壮秦腔之基。王世懋说:康海“倡秦声,使之复振。”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被尊称为秦腔的“鼻祖”。康海手绘脸谱系明代秦腔戏曲人物古脸谱,多达131幅,据今已有440多年了,是中国戏曲遗存独有的、最古老、最完整、最珍贵的戏曲脸谱。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
关于康海文化项目
第一阶段:举办康海文化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把康海的文学作品、戏剧作品、手绘脸谱和人文精神隆重地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和发扬。
2013年12月,由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陕西文学基金会、中共武功县委和武功县人民政府在省政协会议室联合召开“西风啸歌大秦腔——明代状元、秦腔鼻祖”康海文化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并成立了康海文化项目领导小组,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雷涛任组长。
2014年8月,随着《翰林风雨•康海传》小说的出版和康海文化项目的实施推进,在武功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康海墓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缮。
第二阶段:将以陕西为中心,辐射西北五省,筹办“康海文学戏剧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康海文学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秦腔优秀剧目汇演活动、筹拍五集电视纪录片。
2015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亲笔致信咸阳市委,关心支持康海诞辰540周年纪念活动和康海文学戏剧艺术研讨会。
2016年10月,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中共武功县委与康海后裔、新疆建设兵团原副司令员康克俭等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一行在武功和西安举行康海文化项目专题座谈会,在河南南阳筹建康氏文化苑(内设“康状元馆”)。
第三阶段:将武功定位为人文教育的基地,中国秦腔的故乡。抢救性保护,科学考古、艺术复原康海手绘的131幅明代秦腔古脸谱。筹建康海纪念馆,纪念馆将由康海生平展览馆、康海文学艺术馆、康海戏曲艺术展、康海秦腔脸谱艺术展览馆组成。
2017年8月,鉴于康海手绘的明代秦腔古谱,经过500多年的流传,原物草质纸本已经腐烂变朽、风化剥落,随时都可能变成纸灰而耗散损毁。为了保护好这批重要文物,并让其永世流传,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专家经过近10年抢救性保护,科学考古、艺术复原工作已经过半。
2017年9月,经过长期酝酿,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影视制作中心拟联合中共武功县委,按照作家薄厚创作的剧本,筹拍五集电视纪录片《西风啸歌大秦腔——秦腔鼻祖康海》。该片拟推荐在央视10套、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