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风在发布会现场演唱《苏武》咏叹调
陕西打造歌剧“汉三杰”第三部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忍辱负重、持节不改,千百年来,苏武牧羊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而一种叫做“坚守”的精神也伴随着这个故事而被传颂着。在成功打造《张骞》《司马迁》两部享誉全国的歌剧后,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又将推出歌剧《苏武》,这也是陕歌打造“汉三杰”中的最后一部,这次挑梁担任男主角的依然是我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米东风。昨天(1月8日)下午,歌剧《苏武》剧组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歌剧《苏武》正式启动。导演陈蔚携主创出席,米东风现场演唱《苏武》中的咏叹调,宝刀未老,余音绕梁。
厚重而不笨重
古朴而不陈旧
由陕歌出品的歌剧《张骞》《司马迁》被誉为舞台艺术的经典,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屡获全国大奖,好评如潮。而此次再推出《苏武》,对所有主创,特别是对导演陈蔚来说,压力不小。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歌剧导演,陈蔚坦言此前自己并不想接排这部歌剧:“毕竟有前两部的珠玉在前,如何超越着实不是容易的事。但党小黄老师的剧本打动了我,苏武牧羊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党老师塑造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苏武。而在陕西采风后,我又和作曲家郝维亚聊了很多,他谈了对这部歌剧的作曲构思,让我增加了信心。”陈蔚说千百年来对于苏武的评价有“忠君爱国”,有“促进民族融合”种种,但在她看来“坚守”“信念”是苏武精神的内核,也是苏武精神流传至今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所在,这也是她将着力体现在歌剧中的。
这部歌剧的制作班底堪称强大,除了导演陈蔚、作曲家郝维亚都在业内赫赫有名之外,编剧党小黄,指挥冯学忠,主演米东风、彭康亮、周晓琳等也都数一数二,服装设计、灯光音效等也都在精心布局。而陈蔚表示,歌剧是舶来品,如何能让歌剧更接中国的地气,让歌剧被更多的陕西乃至中国的观众接受,她也在思考,而在这部歌剧她将努力让历史剧的庄重和传奇剧的曲折合二为一,做到“厚重而不笨重,古朴而不陈旧”。
三把尺子衡量
让歌剧更有观赏性
苏武牧羊的故事曾被创作成影视剧、文学作品等各种艺术形式。而如何推陈出新,就考验着编剧的功力。党小黄告诉记者,苏武身上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即其对祖国、对民族不渝的忠诚,我创作剧本时,始终被这种情操感染着。他坦言,中国人欣赏歌剧和外国人不同:“外国人是单纯欣赏音乐,而中国人却要先看故事,所以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对我来说考验很大。我用三把尺子衡量这部作品——音乐尺子、戏剧尺子以及文学尺子。”据透露,剧中除了弘扬苏武的精神外,还加进了苏武和牧羊女索仁娜的爱情故事。
演《张骞》《司马迁》时,米东风只有三四十岁,而今却已往六十岁奔了,却依然要挑梁演男一号,对他而言也不是件容易事。他说:“时隔多年再去演歌剧男主角,压力很大,从接演开始,我就在努力练声,努力做到最好。虽然年龄大了,但对人物却更能理解了,随着历练的增加,我相信我更能融进苏武的内心世界。”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曾和米东风合作过《张骞》《司马迁》的女高音歌唱家安金玉因目前身在国外而无法接演该戏,米东风的搭档换成了“80后”青年演员周晓琳:“和安金玉合作久了,比较默契,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和周晓琳是第一次合作,但我相信随着排练的进行,我俩默契会越来越好。”
这台歌剧将于今年7月推出,打磨提升后,将在国家大剧院献演。(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