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忍演奏埙乐
著名音乐家刘宽忍一曲埙乐《风竹》,让我联想到远古的黄土天籁之音,滔滔渭河涓涓溪流和那漫长的东方古老文明,人类自从发明了埙这种古老的乐器,它就伴随着人类文明史行进,在嬗变中生存,在革新中发展,在中华民乐大家族中独具一格。以刘宽忍等为代表的音乐家和民乐大家锐意创新,弘扬国乐,成功研制十孔埙、获国家专利;并出版了大量音像制品和书籍,发表了许多颇有建树的学术论文;注重埙的美育教育,积极培养新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把埙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继承挖掘工作,提升到国家水准,使这种古老的乐器,在几千年之后重见光彩。中国埙文化学会2006年10月在京成立,推举刘宽忍为会长,他表示借助于学会的平台,推进我国埙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并将其申报文化遗产。通过研讨、探究,理论升华,让埙文化遗产发扬广大。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刘宽忍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7岁开始随父兄学二胡,9岁师投当地武术名家刘英武学习武术,1977年以二胡专业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笛子专业,1983年毕业,并于同年考入院民乐系笛子专业,同时学习古琴,并研习古埙。1987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院研究生班学习民族管乐器演奏及研究,199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第一位民族管乐器硕士学位获得者。
哀婉悲凄、绵绵不绝的埙声使人思古怀今,跌宕、悠扬的笛声,古朴典雅、富有韵味的古琴声,乐声连绵不断、彼此起伏,优美的民乐充盈着西安音乐台“假日音乐广场”。记得该台为刘宽忍举办的音乐会上,他先后用笛子、埙、箫、古琴等乐器演奏了众多经典民族乐曲,使在场的观众为之震憾,根据琵琶曲《霸王卸甲》改编的埙、筝二重奏曲《楚歌》,使人仿佛看到了项羽被困垓下时四面楚歌的历史实景;东汉蔡邕的古琴曲《忆故人》曲调委婉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使人仿佛于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对故人思念之情;刘宽忍创作的《秦吟》奏出了黄土地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担任音乐会特邀嘉宾主持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副会长鲁日融对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本次音乐会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同时,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埙的发展史向我们说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正式的演出舞台。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开始为埙作曲,人们对埙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93年,刘宽忍与作家贾平凹出版了《废都》的埙乐专辑。这次音乐家与作家的联袂合作,让更多的人首次通过文学作品认识了埙,在海内外影响颇为深远。1991年时,贾平凹品味《刘宽忍笛子独奏专集》盒带,立即被其中的埙独奏曲《遐思》产生了无尽的兴趣与遐想,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一种凝重且悲怆的古都思绪犹如旧城门洞里的遗风缭拨着他,使他很快以埙乐旋律为基调构思创作了《废都》,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废都》埙乐专辑。
“我喜欢埙,它是泥捏的东西,发出的是土声,是地气。现代文明产生的种种新式乐器,可以演奏华丽的东西,但是绝没有那样虚涵着的一种魔怪。上帝用泥捏人的时候也捏了这个埙。人凿七窍有了灵魂,埙凿七孔有了神韵。”这是《废都》埙乐专辑开头贾先生的一段独白。刘宽忍对埙这个已出现于七千年前的陶制乐器进行了改造,将传统的六孔埙改造为十孔,增大其体积,优化其形态,扩展其音域,使之成为可以独奏的乐器,克服了古埙音域窄、转调难、演奏难以掌握等缺陷,从而填补了古乐器与现代乐器相结合的空白。1996年8月他在中央电视台演奏了骨笛、古琴、笙、箫、埙等11种乐器,令人叹为观止。有观众惊叹:“他是一位音乐天才,一个奇人。”他的主要著作和音像作品有《刘宽忍笛子独奏专辑》、《刘宽忍贾平凹埙乐专辑》、《刘宽忍笛埙专辑》、《中国古典乐曲专辑》、《笛子演奏法》、《箫演奏法》、《埙演奏法》;学术论文有《中国笛子的南北风格及演奏技巧》、《怎样演奏三五七》、《(埙赋)译释》;笛子独奏曲有《秦吟》、《秦川行》;埙曲《风竹》、《坐望》、《夜行》等深受埙爱好者欢迎,日前他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提名奖(器乐类)。
刘宽忍是一位平易近人,为人谦和,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文化领导,即使在文化部任艺术司副司长时,刘宽忍同大学生畅谈民乐,以轻松的气氛开场,简单介绍了民乐的种类,着重介绍了南北派笛子的风格技巧和几种管乐的特点。讲到南派笛子的技巧时,当场演奏了《姑苏行》,将赠、叠、震、打、颤五种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样,《喜相逢》中的北派梆笛的吐音、跺音、滑音和花舌也博得阵阵掌声;《苏武牧羊》、《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曲目也表现了不同管乐的风格,使众人沉浸在民乐享受中。
许多人都知道刘宽忍是一位音乐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但不知他还是一位武术高手,早在1995年元月,由陕西省体委和陕西省武术院举办的首届陕西地方传统拳术观摩赛中,他得了一等奖。
刘宽忍艺术上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知名人士的重视,他曾多次应邀出访东南亚、欧洲、日本及港台地区进行演出、讲学活动。还被聘为美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员,美国旧金山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央视、省市电视台、电台也多次对他进行专访,他的艺术成就载入《世界名人录》、《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等多种书籍。他认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民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艺术的大舞台,是民族音乐家毕生的追求。民乐与传统文化一样,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借鉴西方音乐之精髓,另一方面要保留民族音乐之灵魂,发展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特色。在刘宽忍受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时,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受聘仪式后,刘宽忍为在场的师生做了精彩的报告,他从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历史发展及现状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分别用笛、箫、埙现场为同学们吹奏了几首曲风迥异的曲子。在场师生的掌声阵阵。为了一睹他的风采,陕西省工委干部培训中心第12期培训班部分学员及学校管乐团的同学们也赶来参加。
振兴国乐需要国人共同努力,代表国家水准,国内首家埙学术机构的中国埙文化学会,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文化部、民政部批准在北京成立。大会推举在埙的演奏与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刘宽忍任学会会长。由中国埙文化学会主办的“大希之音的复兴”埙专场音乐会在北京恭王府花园举行了首演。音乐会集中了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埙演奏、研制、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演奏者,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和中央统战部领导等莅临演出现场,观看演出,并给予好评。中国埙文化学会是由国内外热忱中华埙文化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旨在发掘、弘扬中国古老的埙文化,促进国际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人们的印象中,埙只能用于独奏,合奏却是绝少听到,多声部的合奏更是难以想象的事。而在这场音乐会上,观众还欣赏到了多声部、多调式的埙乐合奏曲“茉莉花”。这支由埙文化学会组建的24人的少年埙乐合奏团,共有4个声部,演奏起来犹如人声合唱之美,气势如虹似交响乐团的音乐效果。可以看出,埙乐若以乐团的音乐组合形式,会有更为广阔的音乐创作空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埙文化学会副会长周世斌先生常年从事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并一直致力于国际各高校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他说,在国外,埙乐极受欢迎,很多的外国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的埙乐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不断地来中国学习和交流埙的演奏,并以此来探求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希之音的复兴”埙音乐会既是对中国埙文化学会成立的一个庆贺演出,也是近几十年来埙的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成果总结,同时又是埙文化将要伴随着时代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埙在我国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乐器,发源于商周时代,只在宋元明清沉寂了上千年,几近失传,失而复得。埙重新回到我们中间,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据王子年《拾遗记》上说:“庖牺氏易土为埙”。这种认为埙乐器为个人首创的观点,尽管在早期年代历代相传,但总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据。当属传说,但表明埙确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
刘宽忍很早就开始了研发埙的音域的研究工作。在埙的演奏和创作方面也作了开创性的尝试,打破了埙给人旧有的悲戚感,突出了埙的旋律美。刘宽忍说埙是中国最古老而又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乐器,埙的音乐体现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中国音乐的本质是追求和谐,我们演奏埙乐的同时还要把其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发扬光大。据考古学家考证,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埙产生于史前时代,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刘宽忍说,学会决定,适当的时候将选择在古都西安举办埙文化的研讨会,古城西安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由于埙曾在半坡出土,西安与埙有着天然的联系。埙文化学会集中了全国在埙的演奏、研制与音乐、文化史学方面最优秀的人才,对发扬古老的埙文化,探索新时代下埙乐的继承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中华埙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必将有着一个辉煌的未来。
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这就是说,埙所发出的自然而和谐的乐音,能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所以古代的圣人们是十分器重这种乐器的。埙和埙的演奏,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延续和交流。
从振兴中华民乐的角度,审视刘宽忍所从事的埙文化领域,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寄予我国民族音乐新的希望;作为怀古的乐器,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苍桑和灵魂深处的真谛,它透出的是时代和谐的韵律。我们坚信埙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定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也希望刘宽忍开拓新的空间,让民族音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助力。我们将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