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作者:沈睿
余秀华
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个朋友转了《诗刊》推荐的一个诗人,题目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题目刺眼,让人不舒服,不知道写诗与脑瘫有什么关系,我一边想一边看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性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犟,背后是金黄的油菜花,绿树的农田或野草,小树细弱,枝叶还繁茂,这位身穿黄绿色套头衫黑短裙的女性——看起来相当年轻好看的诗人与背景连成一体,暗示着她的日常生活的背景。
我接着看诗: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么强烈清纯胆却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一位横空出世的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我又再读了一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微信上转这位女诗人,并写:这才是真正的诗歌!
什么是诗歌?怎么写诗?余秀华在这十首诗的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回答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诗,体验语言的力量与感情的深度。对她实在好奇,在网上查她,我查到了她的博客,博客里全是诗歌,我开始读,一发不可收拾,好像走进了斑斓的秋天的树林,每一片叶子都是好诗,都凝聚着生活的份量,转化成灿烂的语言,让你目眩,让你激动得心疼,心如刀绞,让你感到心在流血——被诗歌的刺刀一刀见红。
余秀华站在自家门口
我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再也无法睡觉。本来就是常常失眠的年龄,我被余秀华的诗歌——她的永恒的主题: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等感动,震动,读得直到累了,在网上看看有没有她的新闻。有,两三条,都是上个月的,上个月她来到北京,在人民大学朗诵,所以有人开始关注她。我还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写的遇到她的事情,是2014年10月份写的,写余秀华来看一位他们彼此惺惺惜惺惺的异性朋友: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的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余秀华诗歌手稿
于我,凡是不打动我的诗歌,都不是好诗歌,好诗歌的唯一标志是:我读的时候,身体疼痛,因为那美丽的灿烂的语言,因为那真挚的感情的深度,无论写的是什么。余秀华出生的时候医生犯错误造成脑子部分瘫痪,但她的精神却高高飞扬。我不认同什么“脑瘫诗人”,要是这样我们是不是该管某个impotant 的男诗人叫“阴茎不能勃起诗人”?或身体某个部位有疾病的诗人叫“肝癌诗人?” 《诗刊》这样介绍余秀华,反映了《诗刊》缺乏基本的对身体有挑战的人的尊重与理解。我抗议《诗刊》这样介绍余秀华。
余秀华的诗歌绝不是矫揉造作的——今天我收到了米家路教授编辑的《四海为诗》,里面也收录了我的的诗。看我自己的诗,比余秀华的差远了,突然不好意思,怎么把这种诗歌拿出来呢?但再阅读一些他人的诗歌,突然觉得,自己总还是有真情,每首诗写得还是真的感情,很多诗人写的都是假感情呢,这个世界里很多乔装打扮的诗人,不知他们干嘛要冒充诗人,把语言弄得前不着天后不着地的,把毫无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毫无感情或语言逻辑,以为就是诗歌呢。
还是看余秀华吧。
这是她向2014年歌唱般的告别:
《再见,2014》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2014如一棵朴素的水杉,落满喜鹊和阳光
告别一棵树,告别许多人,我们再无法遇见
愿苍天保佑你平安
而我是否会回到故乡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怀揣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她说:对我来说写诗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觉得我的残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就是命运,想改,比如我我想出去打工,但是我打不了工,这就是命运啊。能够改变的也是命运,看怎么理解了,这就是命,这样的命运怎么会甘心呢。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一个人甘心,你在这个地方,你想走你想飞,但是你飞不起来。
原标题:《作家沈睿:农村女诗人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
延展阅读:余秀华诗歌
《爱》
阳光好的院子里,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给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是我能够听见星座之间对话的庙堂、
而我在这里,在这样的时辰里
世界把山水荡漾给我看
它有多大的秘密,就打开多大的天空
这个时候,我被秘密击中
流着泪,但是守口如瓶
2015年1月9日17:33:00
《雪下到黄昏,就停了》
雪下到黄昏就停了,而时辰还是白的
这白时辰还将持续,如同横过来的深渊
万物肃穆。它们在雪到来之前就吐出了风声
“海底就是这个样子”。那个一动也不敢动的人这样说
“我这么白的时候,他来过
那时候他痴迷于迷路,把另外村子的女子当成我
他预感不到危险
因为这倒过来的深渊”
后来,她看见了许多细小的脚印
首先是猫的,慢于雪。然后是黄鼠狼的
哦,还有麻雀儿的,它们的脚印
需要仔细辨认:这些小到刚刚心碎的羞涩
-------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哦,这些仿佛陡然
生出的秘密
在她点燃一根烟,在她往天空看的时候?
或者,它们本来就在这里了
这白时辰里,她喜欢深色的事物
首先是即将到来的夜,然后是生活
接下来是爱
最后是她自己
2015年1月9日20:12:18
《唯独我,不是》
唯有这一种渺小能把我摧毁,唯有这样的疼
不能叫喊
抱膝于午夜,听窗外的凋零之声:不仅仅是蔷薇的
还有夜的本身,还有整个银河系
一个宇宙
——我不知道向谁呼救
生命的豁口:很久不至的潮汐一落千丈
许多夜晚,我是这样过来的:把花朵撕碎
——我怀疑我的爱,每一次都让人粉身碎骨
我怀疑我先天的缺陷:这摧毁的本性
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
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
唯独我,不是
《感谢》
阳光照着屋檐,照着白杨树
和白杨树的第二个枝丫上的灰喜鹊
照着它腹部炫目的白
我坐在一个门墩上
猫坐在另一个门墩,打瞌睡
它的头一会儿歪向这边
一会儿歪向那边
阳光从我们中间踏进堂屋
摆钟似乎停顿了一下
继续以微不足道的声音
摆动
2014年12月5日18:39:23
《阳光甚好》
去火车站取了车票,对着阳光看了看
隐约听到从北京开来的k268的轰鸣
我摁紧胸口,如同摁紧黄河之浪的一次起伏
走过长长的长宁大道,过竹皮河,挤出沸腾的民主街
这中间,我4,5次把火车票拿出来
对着阳光看
在步行街看见一个男子抱着孩子在讨钱
我摸过火车票夹着的一张纸币
躬下身体,递给他
2014年12月6日20:22:04
《生活的细节在远方回光照我》
一说到远方,就有了辽阔之心:北方的平原,南方的水城
作为炫目的点缀:一个大红裙子的女人有理由
把深井里的水带上地面,从黄昏倾流到黎明
源于今天的好阳光,我安于村庄,等她邂逅
我们的少年,中年,老年一齐到来,明晃晃的,银铃叮当
哦,这冬天的,不可一世的好阳光
他拍打完身上的煤灰,就白了起来
吸引他的却是黑。他不在地面上的时辰是金黄的
金黄得需要隐匿才合情合意
年轻的人啊,把自行车骑得飞快
他却故意拖延了几个时辰才敲响本身就虚掩的
一扇门
2014年12月21日11:38:58
《渴望一场大雪》
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场雪
漫不经心的理由
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
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
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
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
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
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处:
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