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得古色古香的易俗社剧院。
张艺谋曾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这块炕,烧得格外烫。”近年来,天价文化产品的频频出现,千万元的艺术品屡见不鲜;相声越演越贵,6888元、8888元这样的天价票时常叫卖于“江湖”。西安易俗社剧场昨日宣布,修缮后的剧场将在4月1日对外开放,届时将推出8000元“豪华包间”的秦腔戏票。
斥1000余万元修缮易俗社剧场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易俗社剧场承载着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剧场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不过,随着秦腔艺术的日渐萧条,易俗社剧场年久失修,昔日繁荣一时的剧场“荒”了好几年。没有演出,萧条冷清的剧场里再也看不到昔日戏迷热闹听戏的温馨场面。去年4月,国家文物局向陕西省文物局作出批复,要求修旧如旧,遵循着保护文物及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花费1000余万元对易俗社剧场进行了修缮。
昨日,修缮一新的剧场亮相在众多媒体记者眼前,八仙桌、高背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栏杆,包厢、牌匾、茶碗、屏风……都让人有时空转换之感,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据工作人员介绍,很久以前,易俗社剧场的吊顶是用芦席制成的,可芦席不保温不隔音,这次建筑设计单位就利用特殊的防火材料吊顶,最后再绘制成芦席的图案,一切都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梅葆玖叶少兰将登易俗社剧场
4月1日,百年易俗社剧场将正式向西安观众开放。在历时一个月的庆典演出季中,梅葆玖、叶少兰两位京剧大师将在这里登台。西安秦腔剧院市场部部长张武宏告诉记者:“他们的父辈半个世纪前都曾在易俗社剧场演出过,他们对易俗社剧场有着很深的感情。听到这座舞台重修一新,他们非常期待在这里唱响父辈当年的唱段。”
此外,豫剧、评剧、晋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名家;李爱琴、马友仙、肖玉玲等十几位老一辈秦腔艺术家;易俗社、三意社、陕西省京剧演出公司、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河南省豫剧二团、银川市秦腔剧团等知名戏曲院团都将齐聚易俗社剧场献艺,共庆这座戏曲祠堂再次焕发青春,也向秦腔——百戏之祖致敬。
冲击秦腔“高端”市场
花8000元看场秦腔,这对普通戏迷来说,恐怕是个无比“疯狂”的举动。记者了解到,即将开门迎客的古老易俗社,目前将最高票价定在8000元一场——即包下一个豪华包厢的价格;即便是普通的进场门槛,也设定在了380元。在目前虽然有些许萧条,但却竞争异常激烈的秦腔演出市场中,以这样的“天价”秦腔来冲击市场,易俗社剧场堪称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380元的确是道门槛,池座中最贵的票约在800元,剧场拥有180个座位。不过我们也会按质论价,如果是年轻演员上台表演,价格肯定有所浮动。”据张武宏介绍,针对现今秦腔演出多为下乡演出,观众收入不高,演出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这次西安秦腔剧院对易俗社剧场锁定了“高端市场”——将易俗社剧场打造成一处高级秦腔会所,给渴望看到高水准戏曲演出的观众提供环境高雅、演出精湛的场所。
按现代剧场模式来运营易俗社
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张保卫告诉记者,自己1979年进入了易俗社当演员,在这座舞台上唱了30年戏。“易俗社剧场曾经辉煌过,我们打算在这座古老的剧场内为观众献上最原汁原味、具有经典内涵的秦腔,今后演员只演传统戏,重现易俗社当年的风采。而且,只有国家一级演员,和那些既叫好又叫座的剧才能登上舞台。”
当年的百年老剧场,今后也许会走上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道路。据介绍,易俗社今后将按照现代剧场的模式来运营。西安秦腔剧院总经理雍涛介绍,因为易俗社剧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打算用这块金字招牌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跟旅行社合作,每天下午为外地游客表演各种秦腔程式化演出的技巧,让他们深入了解秦腔艺术的魅力,这类演出票价约在80元。此外,今后易俗社剧场不仅仅只上演秦腔,其他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也将在此亮相进行交流演出,如豫剧名家李树建,越剧王子赵志刚,黄梅戏名家吴琼等。
探秘天价看戏包厢 8000元豪华包厢里尽是红木家具
价值8000元的豪华包厢究竟是什么模样?设置在易俗社剧场二楼的豪华包厢仅有两个,面积虽只有约20平方米,但因为有临街的窗户,所以显得很宽敞明亮。包厢内设有红木圆桌座椅、各种经典款式的红木家具及舒适的沙发,整体设计风格古朴典雅。包厢里分有“围坐区”和“休闲区”,深紫色的墙壁上还挂有一部47英寸的液晶电视,可在演出时同步播映舞台表演的内容。
包厢外面走廊上也设有红木座椅。由于包厢在整个剧场居高临下,所以成为整个剧场的最佳观赏位置。
戏迷咋看天价票 这事情还是头次听说,价钱太贵了
究竟有多少观众能接受8000元的豪华包厢,380元的戏票门槛呢?
80后资深秦腔戏迷刘先生说:“有价无市,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剧场最大的功能是演员、剧目亮相的平台,是戏迷观众看戏的家园。剧院从中得利亦属正常,但这样的价码,有多少人能承受?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如今已面临众多困境,切勿再人为设置一些障碍,将艺术与受众隔绝,如此做法,对演员、观众,以及他们所喜爱的传统艺术,都是雪上加霜。”
戏迷孙女士对“天价秦腔”说:“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从理论上来说这应当能促进本土文化良性发展,毕竟秦腔有着自身的价值和魅力,绝对可以卖到8000元,但是实际上推行起来很难。”酷爱秦腔的高校博士张小姐却表示,金钱是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吗?买不起文化产品怎能让人们亲近文化?现在已不是全民只有一本书可读的时代,所以,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被天价书逼得无书可读。反过来,如果我们总是一本正经地讨论它,反倒是替人家做了免费广告。
在秦腔票友商女士眼中,只有能看得到听得到、扎根民众才是秦腔的出路,没有人看,这样的“天价秦腔”有何意义?在秦腔工作者李女士看来,“天价秦腔”实在令普通戏迷不能理解:“这个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价钱太贵了。秦腔是让大众看的,要让大多数人能掏得起钱来看戏,环境建设好是必要的,但是也没有必要搞那么昂贵的豪华标间。把戏演好才是最关键的。”
剧院这样解释 我们的目标群体是40岁以上的企业家
而在西安秦腔剧院市场部部长张武宏看来,“天价秦腔”对他们来说确实有着巨大的顾虑、压力和风险。在试水前,他们也做过相应的市场调查,决定将目标群体确定在40岁以上成功人士、企业家。“我算了一笔账,就算这一年天天看戏,按照最低的票价算不过就5万元,他们肯定担负得起。”
他认为,在市场化改革中,希望大家关注秦腔,而不是可怜秦腔,目前很多人是以可怜的心态来对待秦腔艺术。“种种风险我们都考虑过了,也一定会坚持下来的。我们将按照现代剧场的运营模式,将易俗社剧场打造成先进的戏曲演出市场流通平台。”(记者职茵 实习生张银斌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