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长江和黄河才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源流,而对遥远的中国北方存在的另一种文化形态——草原文化的地位认识不足。实际上,内蒙古相继发现的大量考古遗迹和史料证明,中华民族许许多多文化传承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草原深处。
2004年,由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宣布了新的史学观: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这一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文化史在进入21世纪最具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成果。草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草原文化博大精深,草原文化的梳理是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首要工程。多少年来,“内蒙古三件宝,山药(土豆),莜面,大皮袄”的说辞,早就应该退隐了,然而能够代表草原名片的新的说辞又在哪里?近年来,尽管伊利、蒙牛的崛起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立起了“中国乳都”的招牌;尽管我们一些专家或媒体总惯于拿“羊、煤、土、气”说事;尽管我们也有那么一些商标披上了“中国驰名商标”的霓裳;尽管我们冷不丁有那么几个企业挤进了“中国五百强”……
草原文化传播载体需要新探索,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重新整合与打磨。
为此,内蒙古礼仪文化交流协会、内蒙古品牌网特携手品牌内蒙古论坛组委会、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中国城市经营专家团联合主办,央视国际《华人会客厅》、呼和浩特东达假日酒店、先行品牌策略机构、东达圣邦传媒公司,以及区内外百余家媒体参与举办“品牌内蒙古十大形象产品评选暨产品创新设计公益大奖赛”大型动态性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生态内蒙古,公益内蒙古,品牌内蒙古”,矢志为“为政府选礼品,为草原选名片”。
具体活动流程与要求为:1、通过多种传播途径,面向全社会、广大企业界征集可以代表草原文化主题和内涵的经过艺术设计的实物产品,且必须是有注册商标的产品。产品创新设计、包装设计、商标设计要兼容艺术性和实用性。最后通过产品的实际展示和网络展示,最终由公众和专家共同评选出能够代表内蒙古品牌形象的十大产品(品牌)。入选产品将有机会成为内蒙古“政府的礼品,草原的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评选出的虚拟产品设计方案由组织机构协调权威部门、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开发,获奖者的知识产权将按合法程序进行转化。选中的实物产品率先在东达假日酒店大厅、大堂吧、宴会厅、雅间、客房设精致“‘某某情’品牌内蒙古十大形象产品”专柜进行陈列、展示并销售,让所有光顾东达假日酒店的宾客,都可以在酒店自行、自愿、自由采购到象征和彰显品牌内蒙古文化主题的形象产品。随后将这一“成套形象礼仪产品”运营模式逐步向其他三星级以上酒店推广和复制。2、参选产品原则上不限制所属产业和行业,但必须突出特色与民族性、特性与原生态。同行业产品仅选一家,保证唯一性和代表性。参评费一律免收。3、参选产品不得侵犯他人专利权、所有权等,如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后果自负。4、新产品的设计不仅是思想和产品的创造者,更应是草原文化理念和实践的捍卫者和复原者。5、参选产品每年须投入一定数量的财物参与公益事业。6、实物产品选中后组织方将召集入选单位或企业召开专项策划会议,组团式传播,捆绑式推进,形成强势营销市场,集中对外输出“草原名片”。
活动参与方式为:实物产品寄送到呼和浩特东达假日酒店706室“品牌内蒙古十大形象产品”征集活动办公室。虚拟产品设计方案及品牌标识、外包装、产品生产许可等相关资料,一律随《参选登记表》提交电子稿件到nmgbrand@126.com,文件规格为:JPG格式,CMYK色彩模式,精度为150dpi,单幅文件尺寸在A3幅以内,单张大小在10M以内。登录活动官网http://www nmgbrand.com下载《参选登记表》,或向活动承办方索要。
活动具体时间为:即日起至2011年8月30日截止,以组委会收到申报时间为准。2011年9月初,在区内外相关媒体公布最终名单,并举行颁奖典礼。“十一”黄金周之前“十大产品”打包上市,组团推广。
本次活动总策划之一、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总策划、中国十大杰出策划人、品牌内蒙古论坛高级顾问韩颐和如此描绘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当每一位走进草原文化主题酒店,走进品牌内蒙古形象合作酒店的旅客,都能在酒店一揽内蒙古名优特品牌,领略草原文化生态。之于政府,之于草原,之于正在快速崛起的“品牌内蒙古”而言,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执行策划之一、品牌内蒙古高峰论坛秘书长、内蒙古品牌节发起人、中国第五代策划人领军人物刘海铭认为:草原文化只有植入内蒙古的企业品牌文化之中,才能不断活化,不断生力,不断光大。活动组织方矢志于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凝炼草原文化的精髓,融合草原品牌的力量,找寻一条适当而可行的路径,靠有形的品牌产品承载无形的草原生态文化元素,借助实物形象产品的公益推广进而塑造内蒙古品牌文化的整体形象,开辟一扇输出草原品牌的窗口,打一场推进“品牌内蒙古”建设的攻坚战。这也正是内蒙古品牌界的集体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