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鹿原》开机仪式照片(资料图)
电影《白鹿原》即将在10月上映,关于“是白鹿塬,还是白鹿原”的争论再度展开,甚至有网友提出“白鹿塬是不是应该借机更名为白鹿原”。对此,西安市狄寨街道办党委书记唐雄解释说,“从史记记载就是白鹿原,官方说法也是“原”。白鹿塬其实是一种地理概念,只在描述地势地貌时使用,因此不存在改不改名的问题。”
官方解释
白鹿原是标准提法
8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中提出“是白鹿塬,还是白鹿原”的话题讨论。网友在微博中说,电影《白鹿原》即将上映,电影上映后白鹿原就会出名。网友说,“白鹿塬始于西安一地名,官方写法是“塬”,小说和电影却是“原”。西安人现在还称其“塬上”。同一个字两种写法,谁更权威?”还有网友提到,有关白鹿原的一些旅游项目的宣传中,以及有些新闻报道里面,白鹿原和白鹿塬交替出现,让人费解。
“首先我想解释的是,白鹿原才是官方说法,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白鹿原收费站、甚至是白鹿原墓园,都是用的原字,很多史料记载里也都是白鹿原。”狄寨街道办党委书记唐雄介绍说,只有从地势上划分时,才有白鹿塬这种说法。
史料记载
“白鹿塬”指地势地貌 史书多用白鹿原
随后记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记载白鹿原的资料,证实了唐雄的解释。除了《中国地名故事·陕西卷》白鹿原的介绍中,对地貌描写用“白鹿塬”外,各种文献资料中大都是“白鹿原”。
《蓝田县志》在《历史沿革》卷首即有记载:“《竹书纪年》中有白鹿游于西原。”这无疑是位于蓝田县城西边的这道原获得白鹿原名称的原始因由,这个“西原”未附加土字偏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里所引《后汉书郡国志注》:“新丰县西有白鹿原。”《续修蓝田县志》记:“白鹿原位于灞浐二川间。”《水经泾》,《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以名是”。《后汉书郡囯志》载:“新半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另外,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以白鹿原为题的七绝:“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白居易诗里的白鹿原的名字不附加土字偏旁。还有唐朝一位皇帝遗留的两句诗:“白鹿原头回猎骑,紫云楼下醉江花。”这个皇帝笔下的白鹿原的原字也没有附加偏旁的土字。这些资料都在证明,“白鹿原”的“原”不带那个土字偏旁。
而在《中国地名故事·陕西卷》中,有这样的叙述,“白鹿塬”,位于西安市东南15公里处的沉寂形黄土台原,东面依偎于终南山怀抱,南临汤浴河岱峪河江入的浐河由西侧流过,灞河水由东北绕过原脚,原高坡陡,居高临下,高出浐灞及域郊二三百米。原面平坦开阔,南北10宽公里,东西长30公里,依山傍水,地势雄伟,自古以来是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区域内有灞桥区的狄寨镇,长安区的炮里乡和蓝田县的孟村乡,安村乡与前卫镇。白鹿原历史悠久,人文缘故,实为一文化大原,历史大原。
作者呼吁
媒体不要在出现白鹿塬的说法
白鹿原在陈忠实笔下名扬中外,作为《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在2009年就曾专门写文章对此进行解释。陈忠实在文章中说,白鹿原是地名,和什么村什么寨或什么街什么巷一样,要改名要换字,需要经过甚为严密的申办手续,获得批准后才能改换,不是任谁的好恶说改就能改说换就能换得了的兴之所至的事。同样的道理,白鹿原的原字,也应当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给它附加一个土字为偏旁。
陈忠实在文章中还呼吁,希望正规的公众报刊上不要出现白鹿塬。这会造成白鹿原之外的又一个白鹿塬的错觉,且不说附加着土字偏旁的多此一举。“但愿不再发生上原赏雪、踏青、逛景以及摘樱桃的人,又打电话给我问询这个塬和那个原是不是同一道原的疑惑,不是我缺乏耐心,而是人为制造这个谜团,真想不出其多此一举的因由。”(记者 马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