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在视察陕西广电时,对陕西广电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广电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硕果累累,成绩精彩纷呈,令人鼓舞振奋。陕西广电发展的实例(在全国)很有说服力。”的确,陕西广电人经过不解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不断解放广播影视生产力,符合广播影视业发展规律和陕西实际的改革创新之路。
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
近年来,陕西广播电视台成功举办了《金庸华山论剑》、《风追司马》、《公祭黄帝陵》、《陕西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朝阳行动》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新观察》、陕西电视台电视直播《金庸华山论剑》分别入选影响新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个栏目和60个节目。策划拍摄了《舞动陕西》、《望长安》、《大秦岭》、《陕北启示录》等大型纪录片,对树立陕西人文、绿色、现代、和谐的新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在中央三台的主导性新闻上稿数量年年上台阶,十年共计发稿超过5000条,一直处在全国省级台前列,大大提升了陕西广电的影响力。节目创优工程硕果累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连战大陆行直播特别报道》、《决战109》等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67件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奖,9人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特别是2008年抗震救灾中,陕西电视台宣传报道在全国众多媒体中表现突出,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成为陕西广电系统历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坚持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近十年来,陕西省广电局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增强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专题破解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先后组建了陕西省广电网络公司、西部电影集团、陕西广播产业集团、陕西电视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公司,最近又组建成立了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广电网络产业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不断解放广播影视生产力。十年来,广电网络产业发展呈现集团化、多元化的格局,由原来模拟电视信号传输单一业务转变为数字电视、数据业务、节目制作、高清互动、文化投资、科研开发等业务并重的倍受关注的公众公司。经营收入和总资产分别比整合之初增长了10.18倍和3.24倍。公司年经营收入达到12亿元,证券总市值达到60亿元,成为陕西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并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
目前,陕西影视制作机构已发展到255家,年平均生产影视剧30 多部近500集。《图雅的婚事》、《激情燃烧的岁月》、《大秦帝国》等50多部作品获得国际和全国性大奖。近年来精心制作的电视系列专题片《大秦岭》、《望长安》、《陕北启示录》和电视剧《保卫延安》、《大秦帝国》、《胡杨女人》、《盘龙卧虎高山顶》等15部作品在央视成功播出,并接连斩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和飞天奖等重大奖项。在前不久进行的全国影视剧政府大奖“飞天奖”评选中,有三分之一的奖项被陕西夺得,突显了陕西影视剧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陕西共生产电影69部,电视剧12 0部2922集,每年平均生产电影、电视剧30多部近500集,列居全国前五,西部省区之首,成为中国西部影视生产的新高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陕西广电还形成了传媒广告、影视生产和广电网络三驾马车快速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产业收入十年翻了十倍,从最初的不足三亿元到现在的近三十亿元,国有资产总值超过56亿元。
始终高举公益大旗强力推进惠民工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省广电局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事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高举公益大旗,以惠民服务为己任,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从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我省已累计投资4.5 亿多元改善广电基础设施,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