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寓言》——“一部中国版的伊索寓言”
《磐石寓言》首发于中国寓言网,其中《地震与人》、《狐狸掘井》、《手不适足》、《狼之求物》等三十余篇目点击率曾一度居于该网排行榜榜首,被网友喻为:一部中国版的伊索寓言。
余飞扬,原名余文超,当代青年作家,寓言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曾先后在全国各类刊物,网络发表小说、诗歌、随笔、哲理故事、寓言作品三百余篇。本书绝大部分篇目已于中国寓言网发表,其中部分篇目,点击率曾居于该网前十名,其中《地震与人》、《狐狸掘井》、《手不适履》《秀妒嫦娥》几篇曾一度居于该网排行榜榜首。
导读——作者心语
小时侯,常听到过好多有趣的故事,诸如中国古代的“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以及古希腊的“狼来了”,“农夫与蛇”,“ 乌鸦与狐狸”, “赫耳墨斯与雕刻家”,“狐狸与葡萄”等等。这些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不光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启蒙了我们的思想,增长了我们的智慧,还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它们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影响都是巨大的。我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也非常钟情这种文学,这便是我立意要写这本书的初衷。
在逛书店时,只要我们稍一留神,就会注意到,在几乎所有的书店,书架上往往总会有一席之地被两类永不过时的书占领着,那就是各种版本的《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足见,寓言文化是多么的为我们大众所钟爱。也足见,这两类书,在人们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就会发出许多感慨,寓言文化既然是这么的为大众所钟爱,中国当今的寓言大师也可谓多矣,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创做出第三本与之份量相当的寓言作品呢!观之此情此景,这可真谓是我们中国当代文坛的一大悲哀,也是中国寓言大师们的一大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四:其一﹑国家不够重视,不能为寓言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其二﹑缺乏寓言作品生存的土壤,缺乏社会认可,与之相适宜的刊物太少,即使有好的作品,也不易发表。其三﹑出版社大都保本经营,不思进取,怕冒风险,时常把经营的风险完全转嫁给作者,导致寓言作品,往往只能采取作者自费才能出版。而寓言作者大多收入微薄,时常总是很难筹到高昂的出版费用,从而使一些穷作者的作品,即使质量很高,却难见天日,这样,便就大大的挫伤了他们积极性,使其失去创作的激情。其四﹑一些出版社互相恶意竞争,为揽生意,为挣作者的钱,而常常在把关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大量劣质作品流入图书市场,使广大读者在浩瀚的各类寓言作品中,良馐难辨,从而对其作品产生质疑,失去信心,丧失热情。
虽然,寓言的发展面临着以上种种问题,我寓言创作的路也依然艰辛,但是,我却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走下去,因为,我爱她。
这部作品的创作,我花了整整将近五年的时间,其间的艰辛,非一语可以道尽也!可以这么说,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是我用一滴一滴的汗水和心血汇集而成的。没有一个作者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好,我也一样。如果要让我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做个评价,那我的评价就是:《磐石寓言》是一部中国的伊索寓言,它将是继《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之后,中国今后将要流行的第三大寓言。吾语狂也,自不必说。然而,但凡狂者,皆有所倚也!吾所倚者,一腔热血也!
我是一个凡人,不可能创造哲理,因此,这部书正如我题记中所言:“攫取世俗事,演绎恒古理。”因此,您在读后若有雷同之感,也请予以理解。不过,我相信,我的这部书中的作品,除了哲理是不变的,它里面的故事却绝对是全新的。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言文作为一种文体已被现代文所取代,但是,它依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块魅宝。它字斟句酌,言简意骇,措辞谨严,含蓄幽默,意味深长的特点,以及它独有的语言文化魅力绝不是我们今天的现代文所能比拟。它道之有范,言之有度,讽之尖刻,喻之深远,是我们伟大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我觉得我们新生一代,是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和继续传承下去的。
我的这本书尽管使用的是文言文,却基本上简单易懂。原是不打算译成现代文的,但考虑到一些少年儿童可能会有阅读障碍,故还是作了译文。并且,为了方便其阅读,还对译文和原文的次序做了调整。愿此书能为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
因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谬误之处,诚请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