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作家莫言研讨会
——把尖锐的批评化为优秀作品的创作才是当代作家应该学习、思考和警醒的

10月12日,钟正林、雨田、冯小涓、邓安明、邓阳金、邓文国、陈修元、舟歌、张宗政等三十余名在全国创作活跃的作家聚集在北京援建的什邡文化馆艺术大楼,研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分享庆祝的喜悦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莫言在小说创作上不断探索与现实融合的表述形式和精神。
钟正林在研讨会上畅谈了他最初读莫言的中短篇小说《透明的红罗卜》《白狗秋千架》时被那种对于饥饿的描写,那个关于梦想吃根红萝卜而却死亡的少年和乡村人性的细微描摹的叙述给他以深刻的烙印,多年后不能忘怀。后来又读他的《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两部长篇,前一部的有美国作家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风格,通过小说中的“我”与大和尚的讲述,创造和还原了苦难的少年时光;后一步则是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主人公蓝脸经过七道轮回最终转世投胎成认,即使是做猪、牛、马,也饱尝了俗世的快乐和酸苦,揭示了作家对于人世的沧桑感悟和生命意义范畴的思索解构。这部作品要说受马尔克斯长篇《百年孤独》的影响,他是不赞同的。用莫言自己的话说:“离火山近了容易烤焦”。这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但是形式却是民间故事用中国古典小说《搜神记》等唐宋话本传奇的形式作为叙述的。他说,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词:“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主要指的就是这两部小说,当然还有《红高粱》和《蛙》。他说当代许多作家把许多人力和财力用在炒作和开作品研讨会上,换来的都是千人一面的不疼不痒的不负责任的话,这对于作家和作品起到的是误入歧途并无半点好处。莫言的作品即使长期饱受争议和批评,他都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并把这种指责和尖锐的批评化为持之以恒的创作激情和对于优秀作品的审美与人的精神的探求,这才是我们许多当代作家都应该学习、思考和警醒的。
绵阳诗人雨田和作家冯小涓是莫言的小说迷。谈起莫言的小说冯小涓如数家珍,她说“红高粱家族”系列和《丰乳肥臀》是她最喜欢的作品,莫言是个天才的小说家,只有高小文化的他对于汉语言的驾轻就熟和创新贡献是院校里永远培养不出来的。他们回忆与莫言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相处和莫言新千年参加李白诞辰1300周年暨李白文化节活动时说,莫言衣食住行都不讲究,与人相处很随和,不太喜欢说话,是一个典型的“闷葫芦”,如果不了解的话,很多人都会以为他与街头上的匆匆行人无异,就是一个普通人。成都诗人舟歌谈及了他少年时读莫言在河北保定当兵时发表在《莲池》上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的感受,那文笔很是清新,没有现在的晦涩不好懂;邓安明、邓文国等作家纷纷就莫言小说的高密背景,死亡与与残酷的审美和多种小说叙述风格的表述进行了热烈的争论。
据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蜀书友会会长钟正林介绍,10月11日晚从央视新闻联播获悉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他就与雨田、冯小涓、邓文国等几位川西作家兴奋异常,这是中国小说的胜利,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盛事。他们在网上就相约第二天一大早见面,研讨交流对莫言小说的观点和感受,哪知道当晚加盟这个愿望的人越来越多,成都、彭州、什邡、绵阳、绵竹、中江、广汉等本土作家都表示第二天要加盟,由此就升格为了川西作家群研讨莫言小说的一个活动。(詹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