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菜
——承载母爱的野菜
张晓艳
春节过后,我和同事朋友谈论最多的美味是马扎菜。它虽然是我们关中地区田间地头最普通最常见的野菜,但对于我,它却承载了两位母亲的爱,承载了太多的温暖,因为它,我的生活夏清凉冬不寒……。它有很多名字,马齿苋,长寿菜、五行菜等等。但母亲和婆婆都叫它马扎菜,我也这样称呼它。
青春的温暖,来自遥远的小山村。
我对于马扎菜的了解和喜欢是受婆婆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婆婆还在白水老家务农,家里有苹果园,园子里马扎菜和小蒜很多。她会用马扎菜做煎饼、蒸菜馍……那时我们刚结婚,她说这马扎菜种种的好,时间久了我也便喜欢上了它,婆婆对马扎菜的喜欢显然源于那些青黄不接的饥荒岁月,一经提起,婆婆就会打开她的话匣子,如数家珍,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泼辣的马扎菜,既能根生,又能籽繁。新翻的土马扎菜出的最多,不几天,黑土上便冒出一片红点,也不知道这些马扎菜种子何时飞来的。不过一周的工夫便呼啦啦地爬满整片地,它们如同带着救人于水火的使命,风刮到那儿,他们就在哪儿滋长,繁殖的满山遍野。仿佛如何拔如何割都取之不尽的样子,就是这野菜帮父辈们度过了那些大饥荒……因为婆婆的细心周到安排,年轻时,春夏秋我们返城的车里总会有新鲜的马扎菜、小蒜、蒸好的马扎菜馍。
中年的幸福,流淌于渭北小院。
二十一世纪初,婆婆进城生活了。母亲退休了,开启了她和父亲的半田园生活,在渭北老家院子种菜养花。我的幸福和口福不断档。
母亲说,她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荒郊野外、沟头涯岭的粗野之菜,有一天会登上大雅之堂——邮寄自南方的保健品竟然是马扎菜干。
一辈子善于钻研的母亲开始一边采野生马扎菜,一边找种子在院子里种植,于是乎,小院里,除了黄瓜、茄子、南瓜、香菜、莴笋等常见蔬菜,便有了灰灰菜、马扎菜等野菜的身影。不管我们姐弟谁回家,母亲更是时常给我们科普:马扎菜是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它不仅是一种多种吃法——烹、炸、拌、蒸的美食材料,而且可以入药,具有明目、杀菌、消炎、降血压延缓衰老等功效。这期间,春夏秋三个季节我们总是可以吃到父母小院里出产的各种新鲜蔬菜及油嫩的马扎菜,还有母亲烙的马扎菜摊饼。
土地是聚宝盆,人勤地不懒,出产过多,送过了亲戚邻居,剩余的妈妈就晒各种干菜。但不起眼的马扎菜却让母亲费了一番思量。母亲说马扎菜具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沟头涯岭、灌木丛中、高大树下,它依旧悠哉悠哉快乐地生长着,它能把自己的身体拉长到几十厘米,也能让自己聚成一个团。即使断了根,折了茎,哪怕在太阳底下晒上三天三夜,甚至更长,只要有露水潮湿,它依旧可以向死而生,从节处生出白嫩的芽,蓬蓬勃勃,生生不息。
第一次晾晒,掐了根茎,在太阳底下晒了三四天,没有枯萎,竟然开了花。母亲感叹着只好把摘来的新鲜马扎菜先蒸煮一下,再晒干。积少成多,父母每年总能晒几大袋子马扎菜干。由于母亲的带动,周围几个村子的乡亲也开始晾晒马扎菜干。
有了干菜,母亲又思考制作美食的办法,哪种适合做蒸饺子,哪种适合蒸包子,哪种包子适合哪个孩子。妹妹弟弟回家勤,从小院带回城的多半是时令新鲜蔬菜、野菜;我回家少而且血压高,母亲为我准备的则是茄子干、豆角干、香椿干……以及降血压的马扎菜干包子、瘦身减肥的萝卜干包子等等有钱也买不来的属于我的美味。
每次返城的车里,总有妈妈亲手蒸的包子、爸爸亲自磨制的调料、小院奉献的各种蔬菜……还有,还有车载不动的温暖。我常想,来自家、亲情、父母的温暖,足够我抵御任何风寒。
恩深笔拙,难表一二。
感谢这承载母爱的马扎菜!感谢生活!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两份截然不同、但又何其相同的母爱。母亲的气度、睿智、爱心;婆婆的勤劳、善良、宽容,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受益终生,使我在半百之年仍能时时因为母爱而热泪盈眶。我深知“寸草心”报答不了“三春晖”的深恩,唯愿她们健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