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仿古入城仪式

仿古入城仪式

中国剧协组联部副主任汪刚发表讲话

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讲话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三秦沃土,孕育了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历史。
古老城墙,诉说着千年长安最为磅礴的传奇。
大秦之腔,唱响了西北人民最为真挚的心声。
和谐陕西网讯(实习生 陈丹丹)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秦腔艺术,8月28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大明宫之夜”——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将在西安盛大开幕。届时,来自西北五省(区)的专业院团、优秀剧目、秦腔名家将齐聚一堂,唱响中华民族的大秦之腔。
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作为西北地区最为兴盛和流行的剧种,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非常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它凝聚着西北人民特有的气质禀赋和文化积淀。在其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秦腔艺术家和不计其数的经典剧目,并为许多剧种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三秦大地,秦腔更是备受推崇,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是从秦人血液里流出来的文化,“三千万儿女吼秦腔”便是对这个基础的最佳注解。作为十三朝古都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西安城墙历经沧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城垣,是西安独有的最具竞争力的人文资源之一,蕴含着国人对历史的深厚记忆。秦腔如同古城墙一样气势磅礴、壮美豪放,承载者广袤西北的千年风韵,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精神魂魄。
展示陕西秦腔的亮点 县级剧团占20%
著名作家陈忠实曾说:历史上凡是能进入当时政权的关中人,一个个都是坚辞硬嘴不折不催的大丈夫。大丈夫“刚毅寡言,能征善战。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这便是秦人的性格。秦腔是秦人之声,其豪迈悲壮、高亢清亮的艺术特点与秦人的性格浑然一体。
吼秦腔,吼的是秦人的心声,吼的是秦人骨子里的刚强,吼的是乡音乡情,吼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不仅汇聚了西北五省(区)的专业院团,还将邀请台湾等地的秦腔演员参加。无论是剧目的质量、数量、还是规模,本届艺术节都将比往届盛大。
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参演剧目预计25台左右,展演剧目10余台,共举行演出60多场。演出期间,还将举办中国秦腔发展西安论坛、理论研讨会等多项庆祝活动。
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是我国秦腔艺术最为盛大的节庆活动,旨在检阅和总结秦腔艺术的发展成就,推出高水准的精品剧目。活动自2000年起已先后在西安、兰州成功举办了四届。2008年陕西省从甘肃省再次接过秦腔艺术节举办权,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介绍说,本届秦腔演出剧团中县级剧团将占20%。
西安明城墙与源于明中期的秦腔浑然一体
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式之所以选在古城墙举行,就是因为两者都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都体现秦人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精神。保护传统文化,不仅要延续其历史遗韵,更要使其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开幕式将彰显“秦文化“的独特魅力,突显“万人同吼大秦腔”主题,以“隆重、热烈、恢宏、精彩”为理念,将思想性、创新性、观赏性、参与性融为一体,充分展示秦腔艺术特色。
10万张秦腔艺术节城墙门票将免费发放
秦腔的传承,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悉心培养,离不开广大戏迷的热情支持。为了凸显本届艺术节的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开幕式主会场在南门瓮城,并在小东门、含光门、小南门等10个点将汇聚秦腔传承人、秦腔艺术家等老中青少四代名家同时演出,与古城老百姓同唱大秦之腔。
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欣喜地告诉大家,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将免费发放10万张秦腔艺术节城墙门票,届时万人吼秦腔将成为秦腔艺术节一大亮点。而一系列精彩且与众不同的节目,也将成为陕西文化的新名片。
和谐陕西网作为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媒体支持单位,将联合陕西老年报,利用陕西老年读者(网友)俱乐部这一服务平台,向活动组委会申请一批秦腔艺术节城墙门票,免费发赠给俱乐部会员和老年秦腔戏迷朋友们。